• 2021全国两会
  • 2020全国两会
  •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诞辰140周年书法展在温州半山筑园美术馆开幕
  • 2019全国两会

民族的守护者 信仰的坚守者——归侨朱奕龙的成长心路



时间:2013年12月05日信息来源:新华网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2012年10月10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出席“2012加中投资峰会”的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率领访加中国企业家代表团代表,专程拜会了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受到刘菲总领事的亲切会见,并进行了友好交谈。

    新华网12月5日电 12月5日,人民大会堂,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圆满闭幕。中国民营企业家朱奕龙再次当选全国侨联副主席。此前一天,他全票当选中国侨联委员。

    五年前,一样的地方,一样热烈的掌声里,朱奕龙成为中国侨联成立60年来第一位当选副主席的民营企业家,也是侨联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主席。

    他用五年时间,在中国侨联的舞台上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让世人看到民营企业家和行政官员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在一人身上的完美契合。

    就在此次大会期间,朱奕龙收到了父母用手机短信写来的一封长信。双亲用朴实的话语回忆着儿子的成长历程,感慨他成长于困境,奋发于时代,忠贞于人事,无愧于国家。

    朱奕龙说,感谢生养自己的父母,也感谢变革的社会、发展的国家,给了像自己这样的有志青年大有可为的天地,乘风破浪的勇气和永不止息的前行勇气。

    成长·反哺

    1990年,一名怀抱理想的年轻人,走出浙江青田穷山村,开始了远渡重洋的漫长羁旅。在陌生而浪漫的西班牙,他从端菜洗碗的打工生涯开始,不怕脏累,终于开了一家中餐馆。

    青年的理想并未止步于此。他说,自己走出国门,不是为了远离家乡,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回报根的所在。

    5年后,31岁的他带着积累的第一笔资本,回到了祖国。但青年并没有回到发展如火如荼的沿海家乡,而是选择了当时最落后的大西北。

    不是因为习惯了苦难。面对人们的疑惑,他回应,贫瘠的土地更需要外部新鲜血液的激活。“只要有内心的相信和实际的行动,没有什么不能改变。”

    一切从零开始,他早已预料到自己可能面临的一切挑战。事实的确如此,而立之年的他,经历了所有可能遇到的创业挫折,资金瓶颈、人才危机、技术难关、制度藩篱……

    “坚定不移,终能破茧成蝶”,如同他的信念,伴随着西部的腾飞,他的企业从小作坊,成长为注册资本超过十亿的大集团。

    这名扼住命运咽喉的青年就是朱奕龙,他掌舵的企业是银帝集团。

    今天的他,不仅是成功的企业家,亦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银帝集团,已经形成从西部高原到东海之滨的产业发展架构和区域战略布局,成长为产业板块多元发展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面对脚下蜿蜒而过的九曲黄河,朱奕龙常常感慨,是这片土地给了他发展壮大的机遇空间,给了他素朴葱郁的生命理想。

    事实上,他也用最诚恳忠贞的方式,表达着对宁夏的感念。他的成功引来了一批批有识之士落脚宁夏,点燃西部创业激情;他的“引项争百、创资过亿”“六引工程”等,为宁夏引入无数人才、众多企业、数十项国内外创新技术,引领了新兴市场在西部崛起、繁荣。

    他还通过努力,把宁夏推广到更广阔的世界。2009年5月,“2009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在香港举行,一周内签订合同引进资金853亿元。朱奕龙功不可没,出征前,他向在港的18位中国侨联常委发函,请求他们的配合支持。由此,地理位置、侨界资源并不占优势的西北宁夏,在香江之畔赢得了热烈的瞩目。

    去年,作为宁夏侨联主席的他,通过举办“世界侨商宁夏行”活动,首次引领320多名侨商代表行走宁夏,为当地引入总投资376亿元的48个合作项目。

    不少侨商应邀从海外赶来,体验祖国西部发展速度。白发苍苍的“香港玩具大王”李群华感慨,过去的中国贫困落后,经历民族心灵的创伤;如今,祖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升腾的国力,令世界震惊和侧目。

    朱奕龙说,西部腾飞的新貌是中华民族进步崛起的缩影,希望有更多有识之士在祖国西部感受祖国发展的脉搏,为西部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侨联·政协

    今年9月,中国政府提出将每年9月28日的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此前的9月10日教师节已延续29年。

    早在两年前的全国两会,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朱奕龙,就提出《把教师节定为孔子诞辰日9月28日》的提案,并引发国人广泛关注讨论。

    这不是朱奕龙提案的第一次被关注。早在2008年全国两会上,朱奕龙就提交了《建议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增加“侨情”普查项目》的提案,建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就界定归侨侨眷身份的相关工作开展调研,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制定颁布界定归侨侨眷身份的规范性文件;并将“侨情”作为一个项目列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四个月后,朱奕龙收到国家统计局对他的提案作出的书面答复,表示提案对国家全面了解和掌握归侨、侨眷情况,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具有积极意义。2009年3月3日,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提到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增加侨情项目的提案,国家统计局在试点工作中予以吸纳。

    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朱奕龙做题为《发挥侨务工作优势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和谐发展》的大会发言,引发委员们对相关议题的关切。

    他的尽心履职令中国侨联主席林军深受感动。林军对侨联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希望,应该向朱奕龙委员一样,针对侨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向党和国家建言献策,真正发挥侨界政协委员的作用。

    如果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朱奕龙,是尽心竭力恪尽职守的,那么作为宁夏侨联主席和中国侨联副主席的他,早已与“侨”同呼吸共命运。

    2010年4月1日,朱奕龙走出西班牙马德里机场,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20年前,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只身前往西班牙闯荡。“一样是马德里机场,我觉得自己就像个要饭的,又冷又饿,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孤单,迷茫,害怕。”

    20年后,他是以中国侨联副主席身份前往西班牙访问的。机场外,众多当地华侨华人列队迎接。

    “朱奕龙的蜕变,是中国发展的缩影。他用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奋斗史。”中国侨联主席林军评价,作为侨领,朱奕龙在与海外交流的过程中,也身体力行地塑造着中国人的美好形象。

    而在朱奕龙看来,是数千万热爱祖国的华人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祖国发展尽心竭力,共同维系着血浓于水的血缘、地缘、亲缘关系,也展示着与经济崛起同步的民族新形象。

    所以,“侨”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语汇,也是他用生命在为之奋斗的事业。

    “曾经,面对苦难,我们坚守、抱团、重生、回归;而今,我们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家乡;未来,我们将不辜负祖国的重托和期待,为实现共同的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这是朱奕龙11月4日在荷兰青田同乡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上的讲话。

    作为中国侨联副主席,这五年来,他走过的国家不计其数。2010年4月出访欧洲各国时,朱奕龙沿途聆听华侨华人心声,被他们洋溢着的幸福感和民族自豪感由衷感染。

    他不禁回想起20多年前海外漂泊时,仿佛从地球掉入另一个“星球”般陌生、不适。“意识形态让西方人从心底瞧不起海外华侨华人,而国家的落后,也让国人在海外没有发言权。”朱奕龙说,这种现象伴随着祖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变化、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而发生逆转。

    由此,他也开始思考如何推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如何推动侨务工作的发展。

    朱奕龙说,在全球多极化,区域复杂化的今天,一个崭新的中国画卷,有待广大华侨华人继续共同写就。中国侨联作为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娘家”,应进一步与广大海外侨胞加强联系,凝聚侨心、集聚侨力,为谋求侨胞福祉、推动侨社和谐。全球华侨华人,也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祖国永远在我心中!”这句话从朱奕龙口中说出来的时候,无比真切、平实、朴素。

    这是一位归侨对祖国最深厚的眷恋,是鱼儿对水,鸟儿对天空,游子对故乡的情义,是这世间最高尚的情怀。

    朱奕龙说,他还在路上,未来的五年履职路,他还有更多事情要做。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朱奕龙认为,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体现,不仅开启亚欧经济合作之路,更打通各国精诚团结,共同传承历史文化的崭新通道。

    “加之不久前提出的‘中缅孟印经济走廊’战略构想,我国西南、西北两个战略方向的两大战略经济带正在形成,将极大拓展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国家带来地缘政治利益。”朱奕龙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引导、发动海外侨胞力量,政协企业界委员,共同参与到两大经济带经济合作、文化传承的伟大事业中,为推动实现睦邻友好、创新共赢的“亚洲梦”,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作出新贡献。

 

    文化·使命

    作为民营企业家,在注重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朱奕龙更着力培育企业文化。

    他领导的银帝集团,已斥资数亿元打造“三馆一院”:宁夏社区艺术馆、中央商务区艺术馆、北京艺术馆和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搭建文化交流和传播平台,树立民企弘扬传承中华文化典范,让更多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在北京投资建设一万平米的北京银帝艺术馆已落成,并于10月9日正式开馆。 这里不仅是品味中华文化意蕴的自由空间,也是银帝赤子之心真诚奉献的大爱之所。经多年不懈努力与整理研究,银帝艺术馆形成以于右任墨宝、百年老相机、陕甘宁边区印花税票、明清字画、元明清民国契约文书、秦砖汉瓦、珍品瓷器等为代表的20余项专题收藏。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说,朱奕龙将个人珍贵藏品公开,让公众共享,让更多人得到启示、熏陶、教育,展现了企业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怀。

    感念于一位普通民营企业家为两岸文化纽带的维系展现出来的拳拳赤子之心和民族情怀,台湾于右任书法收藏研究院院长陆炳文特地为银帝艺术馆开馆发来贺信。他说,举目海内外各地华人华侨小区艺术博物馆,几乎没有任何一座文化场馆足堪比拟,“由衷感佩大陆企业以文化之道立企、强企、扬企的理念,希望未来两岸于右任文化交流能发扬光大”。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文化的自信和强大,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朱奕龙说,在全球化大格局中,中华民族要赢得世界的尊重,不仅要有经济的腾飞,也要让中华文明的文化软实力得到彰显。

    他认为,身为民营企业,不仅应承担起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责任,更应参与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

    在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的当下,朱奕龙引领银帝集团涉足文化发展,一份由北京大学和中国民营企业签署的文化产业战略合作协议,7月10日在北大燕南园签署。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携手银帝集团,将致力探索文化产业发展、合作新模式,在文化产业领域展开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文化产业合作新模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文化产业领域协同创新,建立长期稳定、双方共赢的文化产业战略合作关系。

    他还通过履职践行文化使命。已经着手准备明年政协提案的朱奕龙表示,将建议全国政协更加重视帮助侨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侨务工作科学全面深入发展。

    他说,十八大和两会后,海内外中华儿女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华侨华人是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桥梁、交流纽带,是树立中国海外形象、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在海内外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如何让中华民族的血缘、地缘、亲缘情结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在华侨华人心灵深处播种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种子极其重要。”朱奕龙说,多年来,我以文化使者的身份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如何使这项事业发扬光大,取得更大实效,还需要全国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帮助。

    慈善·灵魂

    2012年,朱奕龙再一次手捧金杯站在台上,这是他第二次获得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此时,他已在宁夏等省市捐建了76所希望小学,去年捐赠超过1600万元。

    朱奕龙的慈善之路,开始于贫瘠的西部 。1996年,刚在宁夏站稳脚跟的他,在考察西海固地区的泾源县时,被当地一所小学校的破落惊得“目瞪口呆”。

    一间茅草屋,两块大石头上放块石板,这就是一所学校的所有。孩子们由于缺水没有洗澡,身子乌黑。但朱奕龙从他们清亮的眸子里看到了对未来的期许。

    “我也是从贫困中走出来的,我不愿意看到如今的孩子们也受我一样的苦。”朱奕龙承诺给孩子们一个温暖崭新的校舍。

    从此,他开始捐建“侨爱心希望小学”,并一发不可收拾。已经捐建近百所学校的他,更远大的理想,是让中国没有因贫辍学的孩子。

    如今,的“侨爱心希望小学”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出大山,走出落后。他也身体力行,一有时间就争取到各个学校探望孩子们。

    不仅帮助小学生,朱奕龙还为上千名大学生缴纳四年的大学学费。

    他数不清帮助过的学生人数,也不想去数清楚。“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我只是付出了一点点,如果他们的命运因此得以改变,那是我之荣幸。”

    在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及贵州特大干旱灾害等天灾中,朱奕龙携银帝集团,无不第一时间捐款捐物,所捐款项不计其数,成为民营企业的杰出爱心代表。

    2010年12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理事会换届大会上,朱奕龙向大会现场捐1000万元,用于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慈善公益事业、困难归侨侨眷救助、奖学助教、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

    虽然身在外地,朱奕龙亦不断地为家乡的发展捐资献策。 2011年,他专程回到家乡青田高市,向当地乡政府捐款人民币300万元,以支持侨乡新农村建设,为高市百姓谋福祉和改善当地旅游环境出了一份力。

    佛陀在《涅槃经》中说:“若于一众生,不生嗔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为慈善。”

    朱奕龙说,慈善是心,不是钱。这是一个人人可慈善的时代,如果大家都愿意付出一点爱,社会将更加可爱,国家会更健康地发展。“这是时代和信仰赋予我们的使命。”

 
(作者:新华网 编辑:zlp)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