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宁夏推到向西开放的前沿
——驻宁全国政协委员为我区借力“一带一路”战略绘蓝图
在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新常态下,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爬坡过坎,转危为机的助推器。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新机遇当有新作为。西部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提出一年多来,国内外就“一带一路”战略展开了广泛讨论并主动谋划行动方案。从国际上看,沿线许多国家积极推出对接政策,规划互联互通项目,深化人文交流。从国内看,各地区都在纷纷谋划如何融入这一战略,甚至呈现出争“起点”、争“核心”等抢抓机遇的局面。在近期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区市浓墨重彩地将“一带一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成为地方共同的态度。各地不约而同把加快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突破点,把借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作为发展目标。
统筹规划 国家主导“顶层设计”
2015年的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重庆提出搭载“渝新欧”班列,推动国际邮政专列正式运行;甘肃将开通兰州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国际航班,实现中欧货运班列“天马号”常态化运营;我区提出要“加快建设陆上、网上、空中丝绸之路”,构筑中阿贸易大通道;湖北提出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扎实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重大工程;云南提出探索内陆沿边口岸和特殊监管区新型监管模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江西将加快长江深水航运和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构建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等。
“考虑各省市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国家应立足‘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发展目标,着眼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骨干通道,顶层设计‘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以交通网络建设带动电信、电网、能源管道等领域的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以交通大规划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驻宁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就“一带一路”概念高屋建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分析认为,国家应按照“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内外对接”的思路,根据“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和口岸以及重点建设区域,酌情各省市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及发展重点,科学规划“一带一路”桥头堡和核心区,以审时度势的宏观政策,引导各省市区全力打造我国“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城市群和核心区。
升级滨河新区 打造宁夏经济新增长极
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是培育西部区域开发开放增长极。西安、兰州、银川三大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已经批复西咸新区、兰州新区,成为带动关天经济区、兰西格经济的重要引擎。将银川滨河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可进一步提升沿黄经济区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壮大区域增长极,带动宁夏中南部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齐同生委员认为,银川滨河新区是宁夏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升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引擎。从目前我国批准设立的11个国家级新区布局看,在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尚未设立。因此,推进滨河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不仅可填补我国民族区域没有国家级新区的空白,也将有利于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由宁夏通过地方立法,实施更加灵活的政策,加快滨河新区的有序建设、开发开放,必将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新路子。
他建议,按照“四个宁夏”的战略部署,立足银川滨河新区优势条件,以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主题,以空港经济区为中心,同时整合兴庆区、滨河新区、宁东基地等区域,形成以民用航空业和临空产业为支柱、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的国家级新区和现代化航空都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打造辐射周边、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临空经济区,使滨河新区成为“空中丝绸之路”的中国门户,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集散中转的国际性枢纽。同时,复制上海自由贸易区管理运行模式,积极争取先行先试保税物流、旅游免签、购物离境退税等新政策,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带动金融、保险、商贸、中介等服务业发展,架起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经济文化直接交流的“宁夏通道”,并把银川滨河新区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在条件成熟时由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银川滨河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建设。
借力借势扩大宁夏对外开放
宁夏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张守志委员认为这将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带来机遇。近年来宁夏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牛羊肉品质鲜嫩,为发展清真食品产业提供了优质资源。他建议,国家各部委在宁夏建设国家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方面给予政策、资金倾斜支持,并设立专项资金、基金,推动宁夏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快速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走向实施阶段,自贸园区建设将成为该战略的主要推动力量。党彦宝委员说:“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阿拉伯世界天然的亲缘关系成为合作的纽带,这也是一条隐藏在彼此血脉中的丝绸之路,历久弥新,应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结合地域特点,以对阿合作示范区为发展方向,积极向国家申请成为承接中海自贸区谈判成果的自贸园区,积极对接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借力借势扩大开放。”
建设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宁夏丝绸之路旅游带、支持丝绸之路(宁夏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一件件围绕着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案建言,在驻宁委员热烈深入的讨论中,为宁夏借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描绘着宏伟蓝图。
本报记者 毕 竞 王润华 蔺 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