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福地 灵性殊胜——仙境阆中行纪
四川北部,嘉陵江中游,
有一个梦幻神奇的所在。
历史馈赠她厚重的文化底蕴,
灿若群星的众多文物遗迹。
她为天府之国增辉,
更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星河里,
闪烁着永恒夺目的光辉。
踩着历史的足迹,
拨开缭绕的山水,
我怀着向往之情,
如约走入她的怀抱——
阆中,一座清丽隽永富饶的古城。
“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
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巴阆风。”
与其他古城不同,
阆中兼具了多元的美,
雄浑厚重也温柔婉约,
风姿绰约也清净安然,
直教人如临仙境。
200多处名胜古迹,
无不诉说着古城辉煌的历史。
行走在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民宅街道上,
眼前尽是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殿堂佛塔,
恍惚乘坐时空机回到古代。
寻梦三国,应在阆中。
三国猛将张飞镇守7年,
为保住阆中,保住蜀汉,
在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
上演了一场场精忠故事,
最终殉于此,葬于此。
“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
“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
为缅怀这位蜀汉猛将,
阆中人修建汉桓侯祠庙,
摇曳的长明油灯,
恢弘的张飞大殿,
无不展示着后人对他的深爱敬仰。
阆中贡院,
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和科举气息,
比其他景点安静许多。
这里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处高等级科举考场。
原滋原味的古代贡院,
在时代洗涤中得到完整的保留,
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底蕴,
穿行其中,
似“穿越”到古时,
当了一回饱览圣贤书的读书人,
也领略了古代文人贤达的书香四溢。
延续了千年多的科举制度神秘而伟岸,
尽管已被历史淘汰,
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
却如大浪淘沙般,
为历朝历代挑选了千千万万读书人中的精英,
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仅才华横溢,
也保有读书人的德行与节操。
与其说阆中贡院完好无损地保存了“形”,
不如说它保存下来了古代读书人的“神”,
这个“神”也恰恰体现了科举制度的优良元素所在。
阆中这块离天堂最近的风水宝地上,
也是精神富足的所在,
它汇集了五大宗教,
“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天宫院”
“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天主堂”
……
各个时代的信众们,
修寺庙,建道观,立法场,做教堂,
在数千年历史中。
为民族宗教文化留下瑰丽色彩。
各式宗教殿堂里,
常年香烟袅袅,
福音阵阵,
凝聚着万千生灵的期盼和向往,
在祥云缠绕的风光水色里,
播撒、加持,护佑人间。
上善若水,
人世间求真向善的无穷力量,
弥漫开来,
让阆中古城别具灵性。
“阆苑仙镜、风水宝地”,
地灵人杰,英雄辈出。
千折百回的嘉陵江,
流进阆中时,
形成风水奇观,
水绕山环,龙舞蛇行,
中国第一风水古城,
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城如棋局,
山水均呈蟠龙蜿蜒之势,
腾挪欲飞气宇非凡。
按风水学的专业眼光,
阆中古城的地理器局,
天然且完美地齐备了“地理五诀”,
即“龙、穴、砂、水、向”。
走进天宫院,
可领略到精彩绝美的中华风水文化,
也可更清楚地体会“天人合一”理念的博大精深,
能能深刻感受到中华风水文化的神秘妙韵。
提起“风水”二字,
人们容易联想到“封建”、“迷信”等,
其实风水文化是一门神秘的科学,
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是祖先积累下的生存智慧,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
传统风水学已被赋予崭新含义:
人居与环境。
当代风水学,
是秉承中国传统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立项,
使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达成高度的和谐。
身处阆中,
一景一物一山一草一颦一笑,
无不浸润着脉脉仙气,
沾染着风水意境余韵。
巴蜀自古以来,
就是军事家和政治家看好的战略要地。
谁拥有川陕,
谁就会拥有天下,
谁丢失了川陕,
谁就会失去天下。
当今,党中央大力发展西部战略政策的出台,
不仅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也是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绘就全面图纸。
越过剑门古道,
越过巴山蜀水,
越过长江黄河,
阆中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梦里。
“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与谁?”
此刻只愿,君更好。
朱 奕龙20161013于四川南充飞北京航班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