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全国两会
  • 2020全国两会
  •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诞辰140周年书法展在温州半山筑园美术馆开幕
  • 2019全国两会

纪念于右任诞辰140周年丨朱奕龙:传承右老遗志 激发爱国热忱



时间:2019年04月11日信息来源:百年巨匠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于右任1879年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他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以及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他曾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参与创办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中国近现代高校。他创立“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

朱奕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宁夏侨联主席。20多年来,朱奕龙奔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搜寻于右任的真迹。如今,他收藏有于右任书法珍品400余幅、石刻遗真200余件;编辑出版于右任先生墨宝大型书法集8册;投资上千万元成立了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

纪念于右任诞�40周年丨朱奕龙:传承右老遗�激发爱国热�.jpg

朱奕龙先生


1990年代初,在西班牙打拼的朱奕龙,与一位浙江老乡正在一家中国茶馆内细细品味着家乡的龙井茶。这时,隔壁桌上一位老人自斟自饮的同时高声吟诵起于右任先生的一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时,茶馆中的空气都凝固了,在座的中国人,不管是老板还是客人,都有些怆然。

后来朱奕龙了解到,这是一位来自台湾的老华侨,由于老人思念祖国大陆心切,便用于右任先生这首《望大陆》抒发感情。这位台湾老人吟出来的这首诗,让朱奕龙从此与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与“于右任”结下缘分,直至回国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奕龙在一位朋友家看到一副于右任先生所书的对联:“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立刻被这两句话所吸引。

“现在这也成为了我的座右铭。当时我特别喜欢这副对联,就问朋友能不能把这件作品转让给我,但朋友当即否决了。”

随后朱奕龙开始“三顾茅庐”,多次到朋友家拜访,希望珍藏这件作品。朋友最终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把对联送给了他。从此,朱奕龙对于右任先生墨宝的痴迷便一发不可收拾。通过公开拍卖等各种渠道持续搜集、收藏于右任的书法作品。

2004年于右任辞世40周年之际,朱奕龙出版了一部《于右任先生墨宝集》。当朱奕龙赴京邀请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题字时,沈鹏最初是疑惑的,他要求先看看于右任的书法真迹。第二天,朱奕龙返回银川一次性带了50幅于右任的书法作品。到北京后,沈鹏特地找了一处僻静的民居,朱奕龙陪着沈鹏先生整整鉴赏了一整天。

那一天,沈鹏一直没说话,只是反反复复地看、上上下下地研究。夜深了,他收起所有的书法作品,握着朱奕龙的手说:“年轻人,我很感谢你。没想到有生之年,我还能看到这么好的于右任书法。”沈鹏先生也欣然挥笔题写了展名。说起往事,朱奕龙说,“一般人很难理解那种感情,那是超越了所有物质的顶礼膜拜,是心中固守的一席精神圣地。”

2010年,经民政部门批准,朱奕龙创办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希望让更多人欣赏右老的作品,了解右老的思想。通过研究,让‘于学’深入民心,要让右老思想的芳华永留人间。”为了提高于右任文化传播力,朱奕龙还整理、编辑出版了《于右任先生墨宝》系列丛书和《于右任先生碑刻遗珍》,希望能为“于学”的系统化研究和传承贡献力量。

纪念于右任诞�40周年丨朱奕龙:传承右老遗�激发爱国热�.jpg

朱奕龙请饶宗颐先生为于右任研究院题写院名


2011年9月6日,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于右任书法展”上,100件代表于右任不同时期艺术精粹的墨宝将和京城各界人士见面。人们在欣赏民国元老于右任精湛书法艺术的同时,也能从中真切体味到这些珍宝的收藏者——朱奕龙的真挚爱国情怀和对民族艺术的一往情深。

2016年8月26日上午,“朱奕龙先生捐赠于右任书法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朱奕龙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于右任先生的书法精品3幅,分别是《行书七言联》《草书轴》《行书信札》。这3幅作品的入藏,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美术馆20世纪中国书法篆刻的收藏序列,为国家艺术宝库再增添艺术珍品。

于右任 行书七言联 173x36.7cm 中国美术馆收藏(朱奕龙捐赠)

 

行书信札部分

草书

2018年5月11日,由中国美术馆、银帝艺术馆联合策划、主办的“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书法作品展”5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开幕式上,朱奕龙从自己珍藏的于右任墨宝中,精选7件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这是他继2016年向中国美术馆捐赠3幅于右任精品书法后的再次慷慨捐赠。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朱奕龙表示感谢,称捐赠丰富了国家美术收藏,填补了中国美术馆20世纪重要书家书法收藏序列的空白。

纪念于右任诞�40周年丨朱奕龙:传承右老遗�激发爱国热�.jpg

朱奕龙在”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书法作品展“开幕式上致辞

纪念于右任诞�40周年丨朱奕龙:传承右老遗�激发爱国热�.jpg

朱奕龙与于右任之子于中令亲切上合影


朱奕龙表示,中国美术馆是中国艺术收藏的最高殿堂,我们先后两次精选10件于右任先生书法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这是它们最好的归宿,也是作为炎黄子孙、中华儿女为民族文化传承所应尽的绵薄之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文明的力量源泉。在全球化大格局中,中华民族要赢得世界的尊重,不仅要有经济的腾飞,也要有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于右任先生以书传道,以字含情,承载民族气节,抒发家国情怀。对国家、民族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他的文章、诗、书法作品中,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他生于忧患,一直盼望着祖国的独立、统一和富强。20多年来,我潜心收藏、整理、研习、出版和展出于右任先生的这些墨宝是两岸同胞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希望能为繁荣我国书法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尽一份绵薄之力。”

2018年5月11日,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书法作品展开幕当天,朱奕龙还专门创作了诗作:《精神的交织——穿越百年时空长河》表达了他对于右任先生的崇敬之情。

五月,

繁花竞放,

星辰如瀑,

有一种声音在回响:

“这是春天的意义。”

来,来,来,

五洲四海,会聚于此,

共赴一场精神之约,

彼此映照,明亮而芬芳。

在历史大道上溯溪而上,

20世纪,那处百草繁茂之地,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处,

人文巨匠于右任,

为人间留下如许深厚的文化食粮,

星星点点,散发芬芳。

即便在今天,

我们依然能从他的书艺中,

获得灵魂的共鸣与升华。

亲近它,感慨于,

鲜有人的一生,

能过得如此丰盛而纯净

通畅而沧桑;

鲜有语言能道尽,

他如同大海般的深沉与磅礴

朗阔与天真。

他的种种鸿蒙如经卷般的表达,

引领无数后来者

去认知世界、开启智慧。

他以书传道,以字含情:

“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及人”

“为万世开太平”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古柏不能朽、神龙时一吟”……

承载民族气节、抒发家国情怀,

成为一种精神坐标。

我为之痴狂,

二十多年来,奔波世界各地,

只为拾起右老那一颗颗散落的珍珠,

将它们凝为面貌更加完整的文明珍藏。

珠光炫目,

目视,我心间常有山川江河呼啸而过,

我以内心最静寂的力量去与之对话,

我希冀右老作品富含的人文力量与艺术韵致,

能如生生不息的火种,

在更多人的心间照得更加明亮。

我相信,

“于学”会更加深入民心,

右老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坦荡磊落举重若轻的生命哲学,

胸怀丘壑气象万千的文韵情怀,

能如神祇般进驻后人的精神与灵魂深处。

祖国独立、统一、富强,

这是右老的生前夙愿,

也是一代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作为一名归国华侨,我

更将这一梦想视为毕生之志。

如今,中华民族正在走向

世界舞台的中心,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再遥远。

我们更有责任,

缅怀右老一生,

传承右老遗志,

激发爱国热忱,

造福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

大风起兮云飞扬,

吾辈奋发中华强。

在全球化大格局中,

中华民族要赢得世界的尊重,

要有经济的腾飞,

也要有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大道之行,始于足下”,

于右任作品投射出

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让我们在时空的长河中,

与右老交织、守望、共勉。

微信图片_20190415152854.png

8.jpg

2016年《百年巨匠——于右任》开机仪式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翠湖畔于右任铜像前举行

9.jpg

2016年4月27日,《百年巨匠——于右任》开机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

10.jpg

出席嘉宾在《百年巨匠——于右任》西安开机仪式后合影



 
(作者:百年巨匠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