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建言
(据中国侨网1月27日 通讯员:舒展)正值宁夏“两会”期间,民生问题成为自治区本次“两会”政治协商、专题议政的重点议题,许多政协委员都纷纷畅所欲言,提有智之言,献有知之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在谈到少数民族地区民生问题时指出,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需要社会共同转变观念,政府勇担重任。
由于我们国家人口多,土地面积少,所以住房成了人们生活当中的一个困难问题。近几年来,宁夏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开拓思路,切实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到2010年底止,已建设4.8万套廉租房、6.2万套经适房、1000多套限价商品房、2400多套公共租赁房,4.7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得到了保障。 这次在“两会”上又提出2011年宏伟目标,新建经济适用房100万平方米、棚户区居民住房100万平方米、廉租房1万套,将为4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银川市到2012年还可以获得7200套廉租房源,将对19000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其中15000户进行实物配租保障,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应保尽保。
朱奕龙主席说,保障性住房建设就是需要政府勇担重任,破解难题。宁夏虽然地处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但政府改变依赖‘土地财政’的惯性思维,近几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加快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改善民生、调整结构、稳定房价的重要举措,连续3年列入自治区实施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之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积极调整和完善土地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比例, 从政策扶持开始, 在资金筹集、配套建设上独树一帜,宁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配套资金、建设进度、责任考核机制等方面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初步构成了以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为重点,限价商品房、劳务移民新村和新市民公寓为补充的“3+2”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为城市中更多低收入群众和困难家庭带来实惠,使其有房可住、可买、可租,得到了相当的改善,实现住有所居,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
朱奕龙还建议,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和民众都要转变思维观念,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实行“政策性必保”,把保障性住房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建立相对稳定的机制和配建制度,切实使住房保障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要把城市更多住房困难的中等收入家庭纳入到住房保障体系中来,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得到实惠。
(作者:佚名 编辑:mwj)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