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全国两会
  • 2020全国两会
  •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诞辰140周年书法展在温州半山筑园美术馆开幕
  • 2019全国两会

委员提案利用世博场馆创建两岸非遗园 引热烈反响



时间:2012年03月31日信息来源:人民政协新闻网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编者按    

   3月2日,正逢全国两会开幕前夕,本报刊登了《世博,两岸延续的传奇……》一文,报道了上海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两位不同界别、不同身份的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文化总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建国和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副会长周荣联名提出,利用上海世博场地创建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设想,详细阐述了关于这一设想的来龙去脉以及深远意义。

  文章刊发之前,得知这一信息的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高度评价了这一设想,欣然表态为“对两岸交流来说,是个好建议”。

  随着两会的开幕,许多全国政协委员关注到这篇报道,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选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推动两岸同胞的交流交往工作,既符合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又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书写了新的篇章。更重要的是,这对于转化世博成果,让有形的世博遗产继续为凝聚中华儿女的爱国心、民族情继续作出贡献,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人物:林明江

  身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侨联原副主席

  观点:中国侨联可以提供实物帮助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侨联顾问、中国侨联原副主席林明江得知这一建议后,连连说了几个“好”字。林明江认为,发展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产业,不仅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吻合,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件凝聚中华民族人心的好事。“在上海世博园场地创建两岸非遗园,相当于借用世博会会场为中华儿女之间建立起一个新的联系平台,有利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对促进两岸四地的融合共进、海外交流交往有实际意义。对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所帮助。”

  林明江不仅对这一创意表示了极大的赞成,希望这一设想早日得到落实,更是提出,如果需要,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中国侨联尽可能提供支持,“比如非遗文化园建立后,我们可以为展览提供一些传统文化的文物、实物,这是凝聚中华民族人心的一件好事。我们一定大力支持!”

  人物:刘大为

  身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观点:“当然是个好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说,两岸的传统文化交流早已开展,特别是来自民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近些年来非常频繁。“艺术家早就开始交流,经常来往,就书画家来说,许多都是多次往返两岸的常客。”对于世博会场馆的再次利用,刘大为说已经有先例,据他介绍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作为书画艺术展览场馆早已投入使用。

  刘大为委员认为,共同的传统文化可以增进两岸的相互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纽带。他表示,在世博会场馆创建两岸非遗园,“当然是个好事”。

  
人物:朱奕龙

  身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

  观点:一定会起到积极作用

  去年正逢辛亥百年纪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曾经出资主办过一个活动,轰动了两岸文化界,那就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于右任书法展”。同样是致力于海峡两岸的传统文化交流,对于上海两位政协委员在世博会场馆创建两岸非遗园的建议,朱奕龙非常赞同。他表示,两岸同胞同根同宗,都属于中华民族,文化交流是最能体现两岸血脉相连、真正一家人的方式。而且通过自己为两岸传统文化交流所做的努力,朱奕龙也发现,传统文化的交流,是两岸同胞非常认可的一件事。“应该对此加大宣传力度,另外,建议上要争取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台湾方面要争取更多的同行的支持。”朱奕龙表示,不仅自己希望当好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世博会是个很好的文化交流场所,不仅在两岸,在世界都引起轰动,在世博会场馆创建两岸非遗园,多办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式的展览,一定会对两岸交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朱奕龙说。


  人物:王晓玉

  身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

  观点:是两岸同胞都期待的事情

  作为黄埔后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王晓玉虽然生活在香港、常年奔波在大洋两岸、台海之间,但他却一直偏好儒学、独爱书法。上海世博会,他更是两次参观。“许多台湾的朋友都和我谈起过上海世博会,他们最为热衷谈起的就是台湾馆和中国馆。因为这两个场馆不仅是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独到,更重要的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殊的情感。”所以,当得知有两位上海市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在上海世博园区创建两岸非遗园,王晓玉委员连连说好,“真的是个好建议!”

  王晓玉认为,这个创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转化世博遗产;另外一方面,对于两岸同胞的交流交往来说,又增加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该是两岸同胞共同期待的事情”。

  人物:曾文仲

  身份: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沿海绿色家园集团董事局主席

  观点:“非常好,非常好!”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沿海绿色家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曾文仲虽然四十几岁才学好母语汉语,但作为曾子的第72代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两岸同胞之间的交流交往一直视为己任。“怎样定位自己是中华儿女?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用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改革地继承好,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曾文仲认为,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结束,世博会的场馆以及世博会的精神,应该好好利用,做两岸同胞共同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是非常好的创意。

  “非常好,非常好!一定好好好利用、大力推动!”曾文仲说。

  人物:孙萍

  身份: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

  观点: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1+1〉2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京剧是两岸同胞共同认可的一种艺术形式。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萍曾经几次赴台交流,特别是去年,纪念富连成社创办107周年的活动中,两岸京剧界举办了系列红红火火的交流活动。“京剧成为联结海峡两岸民众,乃至全球华人的文化血脉。”孙萍说,“尤其是在老一辈京剧人的眼中,传统文化是神圣的,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大陆。”

  也正是因为有了切身的体会,孙萍认为,创建一个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为两岸同胞搭建起传统文化交流交往的新平台,是件好事。“我非常赞成。”

  “政治可能会有分歧,但是传统文化是共同的,能将所有的同胞联系在一起。”孙萍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方面,两岸同胞1+1〉2,两岸携手,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作者:人民政协新闻网 编辑:zlp)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委员提案利用世博场馆创建两岸非遗园 引热烈反响]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